top of page

两种常见的抑郁认知偏差

两种认知偏差常见于抑郁易感人群——歪曲的自动思维和想法以及“适应不良型假设”。


1). 歪曲的自动思维和想法


在歪曲的自动思维中,又以贴标签、二分法、算命术和个人化这四种较为常见。

贴标签(下定义)

“我是个失败者”

“我不正常”

“我有病”


二分法(全有或全无)

“我做的一点用都没有”

“我从来没有开心过”

“没有人关心我”

“我没有做过一件对的事”


算命术(对未来的负面预测)

“我不会再好起来了”

“这件事不会有好结果”

“我做的这些努力是不会有效果的”

“我的未来将黯淡无光”


个人化(向内负面归因)

“抑郁都是我的错”

“我的能力很差”

“别人对我不好,都是因为我做错了”

“ta们没有及时关心我,因为我不值得被爱”

“ta今天见到我没有上次热情,我一定做了什么惹ta不开心的事情”


2). “适应不良型假设”

“适应不良性假设”,常见于抑郁症易感人群。“


适应不良性假设”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引爆点”(Trigger),易感人群在没有处于发作期时,这个Trigger没有被激活;但在遇到某些特定情况Trigger被激活时,这些认知偏差就容易表现出来。


这种认知偏差常常是通过“如果......就.......”思维模式展现出来的。例如:


“如果没有拿到A,我就是个失败者(我没有能力)”

“如果我现在抑郁了,将来就会一直抑郁(我没有能力管理我的未来)”

“如果我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就会觉得我是个神经病(我不正常)”

“如果ta没有及时回复我信息,就说明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我的坏情绪来了,就不会有人关心我了(我不受欢迎)”

“如果今天没有人主动联系我,就说明我被这个世界抛弃了(我不值得被爱)”


这种孤注一掷的心理,把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完全建立在某件孤立的事情上,使得这件事成为了引爆抑郁心情的Trigger。而且,这种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内在的”、“稳定的”因素,例如不值得、不受欢迎、不正常、无能为力。这便使得患者更容易走进死胡同无法自拔而陷入抑郁的泥潭。

8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