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常见的抑郁认知偏差
- PSYWELL 思悦心理
- 2023年8月2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两种认知偏差常见于抑郁易感人群——歪曲的自动思维和想法以及“适应不良型假设”。
1). 歪曲的自动思维和想法
在歪曲的自动思维中,又以贴标签、二分法、算命术和个人化这四种较为常见。
贴标签(下定义)
● “我是个失败者”
● “我不正常”
● “我有病”
二分法(全有或全无)
● “我做的一点用都没有”
● “我从来没有开心过”
● “没有人关心我”
● “我没有做过一件对的事”
算命术(对未来的负面预测)
● “我不会再好起来了”
● “这件事不会有好结果”
● “我做的这些努力是不会有效果的”
● “我的未来将黯淡无光”
个人化(向内负面归因)
● “抑郁都是我的错”
● “我的能力很差”
● “别人对我不好,都是因为我做错了”
● “ta们没有及时关心我,因为我不值得被爱”
● “ta今天见到我没有上次热情,我一定做了什么惹ta不开心的事情”
2). “适应不良型假设”
“适应不良性假设”,常见于抑郁症易感人群。“
适应不良性假设”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引爆点”(Trigger),易感人群在没有处于发作期时,这个Trigger没有被激活;但在遇到某些特定情况Trigger被激活时,这些认知偏差就容易表现出来。
这种认知偏差常常是通过“如果......就.......”思维模式展现出来的。例如:
“如果没有拿到A,我就是个失败者(我没有能力)”
“如果我现在抑郁了,将来就会一直抑郁(我没有能力管理我的未来)”
“如果我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就会觉得我是个神经病(我不正常)”
“如果ta没有及时回复我信息,就说明我是不值得被爱的”
“我的坏情绪来了,就不会有人关心我了(我不受欢迎)”
“如果今天没有人主动联系我,就说明我被这个世界抛弃了(我不值得被爱)”
这种孤注一掷的心理,把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完全建立在某件孤立的事情上,使得这件事成为了引爆抑郁心情的Trigger。而且,这种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内在的”、“稳定的”因素,例如不值得、不受欢迎、不正常、无能为力。这便使得患者更容易走进死胡同无法自拔而陷入抑郁的泥潭。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