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在关系中是个有毒(toxic)的人吗?

今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一看自己:我们自己在关系中有没有什么有毒(toxic)的行为?有毒的行为可能是在有毒的情境中为了避免伤害或被遗弃,或者为了获得有毒的亲密关系中的认可而学习的。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行为、它们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你的关系中所带来的后果。这是朝着建立更健康的关系迈出的第一步。


1. 入侵他人边界


首先,我们要谈论的是边界侵犯。边界有五种不同的形式:

1. 侵犯身体边界:指他人不断接触或靠近你的身体而使你感到不适或被迫接受,例如不断拥抱或亲吻你,或者在你不愿意的情况下触摸你的身体。

2. 侵犯情感边界:指他人不尊重你的情感需要,试图告诉你你的感受是错误的或无效的,或者不愿意听取你的感受,例如试图让你快乐或者不让你生气。

3. 侵犯认知边界:指他人试图改变或操控你的想法或信仰,或者不尊重你的知识或经验,例如告诉你你的想法是错误的或者无效的,或者不考虑你的观点。

4. 侵犯环境边界:指他人试图占用你的空间或财产,或者未经允许查看你的个人物品,例如在你不在家时进入你的房间,或者未经允许使用你的电子设备。

5. 侵犯数字边界:指他人试图侵入你的数字隐私或数字空间,例如未经允许访问你的社交媒体账号或邮箱,或者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监视你的通讯或行踪。


在恋爱关系中,试图塑造某人的行为方式或给予他们与谁交朋友的许可是一种越界行为,通常是有毒的。这种行为可能来自于成长环境中未受尊重的情况,因此需要意识到自己的界限和越界行为的来源。双方需要定义自己的界限,并尊重对方的界限,不要假设对方的界限与自己相同。当界限被侵犯时,沟通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避免侵犯别人的界限,需要克服自己的不安全感和依赖情况,学会尊重他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2. 控制


亲密关系中的控制通常一两种形式展现:公开和隐蔽。公开的控制行为指直接告诉伴侣该怎么做,隐蔽的控制行为则指试图让伴侣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或者试图让伴侣认为离不开自己。这两种控制行为都是出于对安全感的需要,因为掌控局面可以降低不好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而掌控局面也与控制欲、被教育认为自己总是应该得到自己想要的等因素有关。


为了减少控制行为,尝试做一下事情:

  • 意识到自己什么时候会展现出控制需求;

  • 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 探索放弃微观管理会有什么后果;

  • 以及,有意识地询问伴侣的意见和想法。


3. 嫉妒


嫉妒是一种愤怒的表现,因为某人拥有你想要的东西或者威胁到了你所拥有的东西,从而导致你感到愤怒。嫉妒的根源可能是害怕被遗弃或者自私地想要重要人物的全部关注和时间。如果你嫉妒你的重要人物身边的其他人或者他们的成功,那可能是因为你的自尊心或者年龄自尊心低,或者你感到自己有权利获得某些东西。探究这些原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嫉妒可能源自悲痛,因为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或者你的梦想没有实现。

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呢?

  • 探索嫉妒背后的原因

  • 如何用积极的方式/行动来看待和处理这些情感


4. 习惯性说谎


撒谎对于亲密关系来讲是一件极具破坏性的行为。而当我们撒谎的时候往往是出于下面几种原因:让自己看起来更好,更重要、更有价值、更可爱,或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找借口,或试图让对方嫉妒自己;为了避免被拒绝、遗弃、受伤害,或是为了感到更安全;我们认为撒谎可以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 每次想要撒谎时,要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说实话,会害怕发生什么,或者说谎被揭穿后的后果会是什么。

  • 如果发现自己常常撒谎,要意识到撒谎的负面影响,如失去信任、伤害关系,开始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案。

  • 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例如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尝试更诚实的沟通等,来减少撒谎的行为。


5. 以自我为中心


过度的自我中心化在亲密关系里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来自于过去的经历和教育,让人认为只有自己最重要。自我中心的人往往会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自私、不体贴和缺乏同情心的行为,这可能会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和伤害。

我们要如何改变呢?要消除自我中心的行为,我们可以开始重视他人的需求和想法,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可以列出自己的自私行为并思考如何改进,如在约会时询问对方的想法,与家人商量度假计划等。人们可以设想自己如何变得更加关注他人,每天晚上回顾自己是否成功地做到了少一些自我中心的事情。


6. 无效沟通


糟糕的沟通也会对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有以下三种常见的沟通问题:

  • 被动攻击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糟糕沟通方式,它表现为被动地说出“好的,没关系”,但实际上并不这样想,然后憋着怨气。当别人按照你的话来行事时,你不满却不表达,然后会因此生气,最终会导致情绪爆发。

  • 心灵感应和期待心灵感应也是一种有害的沟通方式,它表现为假定自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并据此行动,而并不尊重对方的想法、愿望和需求。当你期待他人通过心灵感应来知道你没有告诉他们的事情时,这是不公平的,会导致一种“认为对方应该知道”而自我受伤并无端指责他人的两败俱伤局面。

  • 过分强调逻辑而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糟糕的沟通技巧。过分强调逻辑的一方甚至有时带着一种高高在上,却忽略了沟通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沟通的目的不是输赢与权力的争夺,而是共赢和解决问题。试着问一下自己,当你在过分强调“道理”、“逻辑”“因果”的时候会不会也在表达某种情绪诉求或情绪?

这三种沟通问题的形成,可能与个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安全地表达需求和想法有关。


建议大家开始关注自己的沟通方式,了解自己为何会采用上述行为,并思考上述行为动机的背后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哪些需求。我们需要为自己和他人都建立起边界的概念,努力寻求一种不侵犯别人界限的方式来沟通,在人际关系中,良好的沟通方式则会为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正向的助力。


7. 责备和自我受害化


责备和受害者心态是两种不健康的行为。指责备他人或把自己看作受害者,可能会被用来达到逃避责任或控制他人的目的。不论是责备或者受害者化都是一种通过让对方内疚的方式逃避责罚或者达成自己目的方法。这些行为可能是通过观察和经验学到的,换句话讲,如果你有一个喜欢采取这种方式的父母,那么你也可能会习得这种心理机制。如果你能成功地责备或控制他人,你会感到更有权力。

然而,这些行为会导致家庭功能失调,让孩子们学会不承担责任。相反,我们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抱怨和责备他人。如果发生不幸的事情,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责任,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人的责任,学会客观的看待负面事件对我们的影响。然后,我们需要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专注于问题或期望别人为我们解决问题。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责备和受害者身份的后果,他们会让我们产生负面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不信任,而且我们不希望与那些不断责备和操纵我们的人建立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责备和抱怨问题的答案。


8. 优越感和批判性


你是否留意到你周围的一些人,他们时常用充满嘲讽和批判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世界,但他们又不会承认自己嘲讽的态度,而是转而说“只是觉得很搞笑而已”“说说都不可以吗?”“你怎么这么敏感?”这种嘲讽他人、不断批评别人以凸显自己优越感和否定他人的的做法是对人际关系/亲密关系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行为。然而,这种行为的背后可能恰恰反映了当事人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的虚弱内核。以自我为中心,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安全和被接受,或者想证明自己优越,从而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但是,当优秀需要被证明的时候,ta可能也丧失了“优秀”的本质

与上一条相似,这种需要拉踩别人而自证优越感的做法可能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我们可能是从家庭中学习到这种“优越感”和批评别人方式,他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换句话来讲,当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孩子可能也会用拉踩和贬低别人的方式以希望获得父母的尊重和认可。如果你感到需要批判或表现出优越感,那么探究一下为什么你需要夺取别人的权力,为什么你需要“抢风头”?为什么你需要证明自己比另一个人更聪明,或者你比你的伴侣更聪明?

19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